近期,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可謂動作頻頻。
先是7月15日,菲律賓外交部發(fā)表聲明,列舉有關南海問題的所謂“8點事實”;緊接著第二天,菲律賓聲稱,有關南海爭議的仲裁法庭已經在荷蘭海牙成立,仲裁程序已經啟動;7月24日,菲律賓造勢已久的全球反華示威粉墨登場,抗議中國“侵占菲律賓島礁”。
這些動作標志著繼艦船對峙、軍事威懾、力量展示、社會存在等硬對抗之后,南海爭端的博弈開始聚焦國際司法及國際輿論的軟較量。
菲律賓等國改變南海斗爭策略:
“文攻”代替“武斗”
南海的力量對比日漸對中國有利,菲律賓、越南等國力避與中國發(fā)生武裝沖突。2012年的黃巖島事件是南海斗爭形勢的轉折點,它意味著中國在南海初步構建了有效的威懾能力。
長期以來,受制于中國海上力量的孱弱,中國雖然總體實力強大,但在南海局部區(qū)域,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軍事或準軍事威懾。菲律賓、越南等部分東南亞國家紛紛在南海填補“力量真空”,占島礁、開資源,對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倡議置若罔聞。然而,隨著近年來中國海軍及海警實力的大發(fā)展,力量對比日漸對中國有利,中國對南海的巡航和執(zhí)法日益頻繁,以往菲律賓、越南等國“搶了再說”,造成既成事實再逼中國退讓的老方法已難以為繼。
而且,中國在南海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將愈加明顯,爭端非相關方攪局并從中漁利的空間越來越小。雖然南海問題越來越國際化,東盟、美國、印度等非爭端方也加大了介入力度,但中國在南海的各類存在愈發(fā)不可忽視,東盟大部分國家和美印等區(qū)域外大國等均不可能輕易為菲越等國火中取栗。因此,無論南海形勢如何波兇浪急,越菲等國倚美制華的氣焰有多么囂張,都是聲勢大于實際行動。事實上,他們自身已無法靠“拳頭”說話,而美國的援助和支持也往往“口惠而實不至”。
在這種背景下,菲律賓等國加大了國際司法斗爭的準備和投入,試圖以法律束縛中國巨人的手腳。近兩年來,菲律賓和越南等國著重加強對南海地質結構的測量和對南海海域的態(tài)勢感知,積極收集有利于其主張的法理依據(jù),時刻準備與中國在國際上“對簿公堂”,菲律賓此次提出的南海仲裁請求便是開了先河。
據(jù)菲律賓的聲明稱,此次提起的仲裁案有三大要點:一是要求仲裁法庭澄清,中國基于“斷續(xù)線”(或稱“九段線”)所作的海洋權利主張違反《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二是要求仲裁法庭明確宣布中國的美濟礁、西門礁、南薰礁和渚碧礁都只是 “水下暗礁”,不能享有領海;永暑礁、華陽礁、赤瓜礁以及黃巖島屬“巖礁”,不具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qū)權利。三是要求仲裁法庭判定,中國正在“侵害”菲律賓依據(jù)《公約》而主張的專屬經濟區(qū)及大陸架權益,并請求法庭采取“臨時措施”,迫使中國終止這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