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爭致勝,中國應有更強的國際法思維能力
中國在國際上與日本爭論釣魚島主權(quán)問題,習慣套用歷史之根據(jù),勝過引用國際法的依據(jù)。相反,日本能提供的歷史依據(jù)遠不如中國,所以一貫特別強調(diào)國際法上的論點,并且常常歪曲國際法以適合自身的需要。由于日本的說詞慣用國際上習慣的詞匯,再加以有美國人撐腰,所以日本人的“惡人先告狀”每每能得逞,有時還造成指鹿為馬的效果,因而使得國際大眾輿論(包括媒體)覺得中國不講理。譬如,大多數(shù)的外文媒體報導(包括《紐約時報》)都認為本是日本的“尖閣群島”被中國人爭搶,所以才給了它一個中國名字(釣魚島)。筆者因感中國人不但在這點上很吃虧,而且還朦然不知自己吃了虧,所以要特別以此結(jié)束語來提醒國人應該痛加覺悟。下面我要舉的例子,雖然是在南海,超出了本文所談的區(qū)域之外,但它能極生動地刻劃出我所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例子是有關(guān)越南與中國對西沙群島主權(quán)之爭的。今年5月初,中國在西沙群島的領(lǐng)海中豎立了一具采油棚后,越南之抗議由若干城市越南人的示威游行演變成為的搶劫中國(甚至其他亞洲國家)在越南投資的廠房,并發(fā)生縱火與殺人的事件。中國針對越南如此蠻狠行徑的相對強硬回應,一時成為日相安倍晉三攻擊中國的口實。在5月底新加坡召開的“香格里拉國家安全會議”,安倍用此例為發(fā)動全球反對中國“違背國際法”的借口,并大言不慚地將日本定位為捍護國際法以抵抗中國的“王牌”。中國對此挑釁也有諸多的“回敬”,以中國副總參謀長王冠中在會中即席脫稿給予有力的答辯為最。他指出,南海的海域自漢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的轄區(qū)。所言雖擲地有聲,但反應似乎并不如理想。這不難理解。試問全世界現(xiàn)有的203個國家之中,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幾個有2000年歷史(甚至有2000年回憶)的國家嗎?但是,設(shè)若中國試以國際法的論證作為辯駁的方式,則其所能達到之效果,勢將截然不同。以筆者所知,中國手中就有現(xiàn)成的外交檔案證據(jù)大可利用。茲簡單敘述如下:
中國在1958年9月4日對外作了一個有關(guān)領(lǐng)海的宣布,略謂由中國海岸算起向海12海里之距離均為中國的領(lǐng)海(亦即屬于中國的主權(quán)之內(nèi))。而這個規(guī)定適用于所有中國之領(lǐng)土(領(lǐng)域),“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10天以后,時任越南總理范文同致函周恩來總理,表示越南承認并支持中國此項立場。請見以下范文同的原件圖片(越南文)。
如果中國在南海與越南有關(guān)西沙群島爭執(zhí)問題上,能把這個范文同致周恩來的公函公布于世,其公信力將絕對不一樣。除了將使越南啞口無言以外,中國還可以此為據(jù)將日本自認是捍衛(wèi)國際法的權(quán)威之氣焰一刷無遺。
當然,如果中國公布了范文同的公函,目前的越南政府在惱羞成怒的情況下,一定會企求在國際法許可的范圍下如何逃避范文同對中國的承諾。日本也可能會充當狗頭軍師,教唆越南可在國際法以Rebus sic stantitius(即簡稱的change of circumstances,形勢變遷)的理由來更改以前的承諾。但中國決不怕這種涉及國際法上的“斗法”,因為國際法跟此問題相關(guān)的部分叫“條約法”(law of treaties)。傳統(tǒng)習慣法在這方面的規(guī)定,已寫入1969年在維也納簽訂的《條約法公約》(Vietna Law of Treaties Convention),中國與越南同是簽字國。根據(jù)這個公約規(guī)定,所有條約或協(xié)議(相互承諾)均適用本公約的規(guī)定。根據(jù)該約第62條第(2)(a)款,一個締約國,不可以用“形勢變遷”的理由更改一個與領(lǐng)土劃定相關(guān)的承諾。如果越南政府還要狡辯,說范文同的公函只是一封信件,不構(gòu)成條約,故不受此《條約法公約》之限,那么中國可以指出該公約的第一條第(a)款的明文規(guī)定:“‘條約’是指兩個國家間之一個書面協(xié)議,是有國際法的效果。其形式無論是一項單一的文件,或者是兩項或多項的文件,也無論它的名稱為何。”所以,范文同公函盡管是一封信,但按照此公約的定義,顯然是有國際法效果的對越南政府有拘束力的承諾,是無法躲避的。
筆者希望這個例子對中國當局能起舉一反三的效果,敬以此為本文之結(jié)束,如能因本文的提醒對中國當局今后對外捍衛(wèi)中國的國家利益有些微的幫助,也可算是我盡了讀書人應盡的一點“言責”,更是筆者多年客居海外對夢縈相系的祖國應當表達的一點愛國之忱。
【作者簡介】
熊玠,紐約大學政治學系資深終身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法、國際政治、亞太國家關(guān)系。主要著作有《Anarchy and Order: The Interplay of Politics and Law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hina and Japan at Odds》、《中國第二次再起》、《Sino-Japanese Disputes and U.S. Involvement》(即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