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問題是激化國內民族主義的觸點
領土爭端等安全問題向來是民族主義激蕩的重要驅動力,安全問題處理方式的優(yōu)劣與結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國內民眾的情緒,成為民族主義的爆發(fā)點,而民族主義情緒的出現(xiàn)和激化往往和外在的壓力尤其是霸權國家的壓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2015年菲律賓等國延續(xù)之前挑戰(zhàn)中國主權利益的做法,繼續(xù)在南海挑戰(zhàn)中國的國家利益。聯(lián)合國國際仲裁法庭不顧海峽兩岸中國人不承認聯(lián)合國國際仲裁法庭管轄權的聲明,做出了其有管轄權的裁定。美國、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國也對中國的南海政策與島礁建設行為指手畫腳。美國“沃斯堡”號濱海戰(zhàn)斗艦自從2015年5月闖入南海海域以來,以“航行自由”為由,頻頻駛入中國水域,軍用飛機屢屢飛越中國島礁。這激起了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反響,不管是精英階層,還是普通民眾,都極其憤慨美國的霸道行徑,認為這是對中國進行赤裸裸的挑釁,并通過網絡及社交媒體表達這種不滿與憤怒。正如英國媒體所言,美國軍艦出現(xiàn)在南中國海,導致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不斷上揚。
緬甸內戰(zhàn)也是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的重要事件。2015年2月,彭家聲領導的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再次發(fā)生重大沖突,緬甸內戰(zhàn)再起。由于彭家聲的歷史背景以及果敢地區(qū)與中國的特殊淵源,特別是在發(fā)生了緬甸軍機炸彈與炮彈落入我國境內并造成中方平民死傷事件后,國內社交媒體開始出現(xiàn)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言論,有人甚至認為果敢的10多萬果敢族人是中國的漢族,血濃于水,呼吁中國政府出面保護果敢華人。
同樣是在11月,發(fā)生了中國人質先后在伊拉克與馬里遇害的事件,其中“伊斯蘭國”(IS)直接參與了殺害中國公民樊京輝的過程。這兩起人質遇害事件間隔不遠,對于國內的沖擊很大。在網絡等媒體領域,很大部分民眾支持政府采取強硬措施應對恐怖主義,甚至呼吁政府像俄羅斯那樣派出軍隊堅決打擊“伊斯蘭國”,而對政府并沒有采取他們希望的行動,則表示失望甚至不滿。
民族主義是一種非理性的情緒,民族主義的激化是對社會穩(wěn)定的威脅
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在與西方主導的國際關系體系接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這種接觸的過程卻是非常不幸的。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充滿了屈辱和悲涼,中國文化中自古有之的天下觀和中央大國的情結則加重了這種屈辱和悲涼。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不是一種侵略性的擴張民族主義,而是一種相對保守的民族主義,其最基本的追求是希望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平等待我,保存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主要是指領土的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畢竟不同。“以愛家鄉(xiāng)為基礎的高尚情感,層層擴展,擴展到熱愛國家疆界內的社會共同體,就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一旦混入對他國社會共同體的歧視,同意為本國利益犧牲他國利益,就成為民族主義。”①民族主義是一種非理性的情緒,不論借口多么得冠冕堂皇,它客觀上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歧視、丑化,甚至主張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獲取本民族的利益。民族主義產生的根源值得我們深思,但民族主義本身卻是我們要反對的,對民族主義的放縱,意味著文明向野蠻的讓步,秩序向混亂的演進。民族主義的激化將是對社會穩(wěn)定的威脅,是對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的威脅。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陳翔對此文亦有貢獻)
【注釋】
①潘維:《別把愛國與民族主義混為一談》,《環(huán)球時報》,2015年4月14日。
責編/張夏夢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