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來荒誕的事情很多,比如說樸槿惠的閨密、希拉里的郵件、朋友圈里那些說鮑勃?迪倫會拒絕領獎的假新聞,對于新民君而言,最近又多了一個詞,從某君備戰(zhàn)高考的時候,以為這個詞會就此退出歷史,然后今日他沖突江湖,心照不宣,見怪不怪。如果再按某君的工作習慣查一下,今天還是五四運動騎手李大釗先生的誕辰紀念。
歷史以實事求是的進程告訴我們,它絕不以荒誕為轉移。更何況基于語詞的敘述并不可信,記憶這個東西似乎也成了莫須有。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曾說道:“不可言說之事,必將無言以對。”以及“在知道太多的情況下,不撒謊是困難的”諸如此類的話,對我們而言,如果做不到撒謊的話,不如索性沉默吧。
昨天發(fā)布聯(lián)合書單時,在摘要中放了一句話,來自王小波的一篇雜文《沉默的大多數(shù)》:“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xù)一聲不吭。”有讀者問到出處,今天就此分享給大家。請深信:
沉默有自己的語言。
【正文】
君特·格拉斯在《鐵皮鼓》里,寫了一個不肯長大的人。小奧斯卡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世界太過荒誕,就暗下決心要永遠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的決心,所以他就成了個侏儒。這個故事太過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遠做小孩子雖辦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辦到的。
在我周圍,像我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眾場合什么都不說,到了私下里則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么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么都不說。
起初我以為這是因為經歷了嚴酷的時期(文革),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中國人的通病。龍應臺女士就大發(fā)感慨,問中國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在國外住了很多年,幾乎變成了個心直口快的外國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這是不對的。
沉默是一種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價值觀很簡單:開口是銀,沉默是金。一種文化之內,往往有一種交流信息的獨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語言,有一些獨有的信息,文化可以傳播,等等。這才能叫作文化。
沉默有自己的語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