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但行動缺乏導向性;對國家安全具有強烈的情感體驗,但兩極性與不穩(wěn)定性較明顯;能主動加強對國家安全的認知,但認識相對膚淺和模糊。為此,需要構建當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協同培育機制,從多個層面對其進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激發(fā)大學生的心理共鳴。
【關鍵詞】網絡時代 國家安全 大學生 協同培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國家安全意識是公民的世界觀、政治觀、社會觀和道德觀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集中反映,具體表現在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狀態(tài)的憂慮,對國家存在和進步的主動責任以及由此而生發(fā)出來的法律意識、保密意識等。而在網絡時代,國家安全的概念與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也因其防范的難度不斷增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作為網絡最廣泛、最積極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對維護國家安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認識到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快速變革時期,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呈現出了新的特點、新的問題,需要從多個層面對其進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維護網絡時代的國家安全。
網絡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現狀
具有強烈的維護國家安全意識,但行動缺乏導向性。當代大學生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對黨和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采取的方針和政策會產生認識不足的情況,甚至會產生困惑和不滿情緒,加之對敵對勢力的陰謀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會在思想混亂的情況下采取過激行為,影響到國家安全。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人民的重托與歷史的使命。可是,在網絡復雜輿論的作用下,大學生對國家安全和個人切身利益之間的關系未能形成正確的理解,不但在學習動力方面表現不足,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表現出厭煩和排斥心理,這對國家安全意識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消極影響。此外,一些大學生在口頭上維護國家安全,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卻會有意無意地忽視國家安全問題的真實存在,甚至在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選擇方面,也會表現出困惑和畏難情緒。
能主動加強對國家安全的認知,但認識較為膚淺和模糊。在網絡世界中,大學生對國家宏觀安全形勢形成了基本的判斷。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綜合教育下,已經能夠形成對國家安全的正確認知,并且這種意識形態(tài)也不斷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樂觀、積極的現象實際上包含著膚淺和非客觀的因素。在個別大學生看來,國家安全與自身實際相去甚遠,甚至“遙不可及”,并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國家安全問題已經借助網絡滲透到了他們學習和生活之中。如果不對其加以重視,將可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而之所以出現了這一現象,與網絡信息的魚龍混雜、正反交錯、真假難辨是有極大關聯的,加之一些大學生注重直觀形象思維,對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應用有限。因此,他們在對待基于網絡的國家安全問題時,通常不做辯證思考。
對國家安全具有強烈的情感體驗,但兩極性與不穩(wěn)定性明顯。當代大學生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明顯的正義感,甚至對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和行為嚴重排斥,從內心深處重視國家安全。但是,需要認清的是,一些大學生在心智發(fā)展與社會性方面還表現出了極大不平衡,在很多情況下容易沖動;對國家安全具有強烈的情感體驗,但兩極性與不穩(wěn)定性較明顯。實際上,在網絡時代,各種突發(fā)性危機事件能夠借助網絡完成迅速和廣泛的信息傳播,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可是,一些大學生在應對國家安全突發(fā)性事件的心理準備方面存在不足,極易產生緊張心理,致使個人與群體在認知與行為方面顯得簡單和集中。這樣一來,一些別有用心的、敵對的勢力會趁機激發(fā)大學生的熱情,蠱惑和煽動大學生,對我國安全穩(wěn)定大局形成負面影響。當代大學生熱衷于網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在對待網絡時代的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軍事安全等問題時,認識較為模糊。
網絡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協同培育機制的構建
在多個層面上培養(yǎng)國家安全意識。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育,除了要完成既定工作外,還要在多個層面上培養(yǎng)國家安全意識,尤其要將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意識引入到國家安全的教育實踐工作之中。首先,要將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最高層面,從上而下形成對網絡時代維護國家安全重要性、緊迫性和復雜性的認識,以此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警惕性與敏感性。其次,要對當代大學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此保障我國的文化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不受侵蝕。最后,要借助多樣化的方法與手段,在大學生群體中間積極宣傳《保密法》,培養(yǎng)、強化當代大學生的保密防范意識,為國家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借助新媒體構建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徑。時代發(fā)展到今天,網絡被再一次賦予了新的內涵,除了傳統意義上“計算機終端+網絡光纖”的信息傳遞模式外,又加入了大量時尚元素,“即時通訊工具+移動互聯網”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更為重要的是,后者正在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更是將其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迎合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和國家安全意識培育時,要根據客觀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借助新媒體構建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徑。因此,高校在國家安全意識培育方面要主動開辟和占領網絡陣地,使大學生能夠在形式多樣、氣氛活潑的體驗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國家安全意識。
培育大學生網絡時代新的國家安全觀。在網絡時代,信息優(yōu)勢已經成為國家安全中“新的威懾力量”,而面對越來越嚴重的信息挑戰(zhàn),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將不斷增多和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育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資源的地位與作用,主動維護國家安全。實際上,社會的發(fā)展經驗告訴我們,國家安全指的是國家的存在與發(fā)展免受外部威脅與侵害的狀態(tài),是個人安全與社會安全的保障和前提,只有保障了國家安全,社會公眾才能夠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完成社會行為。因此,需要在大學生群體中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進一步建立以政治安全為核心,以軍事安全為保障,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文化安全為靈魂,以科技安全為支撐,融社會安全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安全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捍衛(wèi)國家主權不受侵犯。
借助多種力量調試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根據社會的發(fā)展經驗,高質量的國家安全教育可以幫助社會公眾發(fā)展適應力、競爭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最終形成對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大學生的社會心理具有積極與消極的雙重屬性。積極的社會心理能夠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動力,與此相反,消極社會心理會給國家安全帶來隱性的破壞。尤其在當今時代,即時通訊工具和移動互聯網使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產生了新的變化,只有借助多種力量對其進行協同培育和調試,才能使之充分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當國家處在威脅狀態(tài)或者出現了突發(fā)事件時,更應該使其能夠以積極的社會心理加以對待。為此,需要密切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社會心理中存在的隱患進行及時疏導,引導其進行自我調適,讓其能夠從容、客觀地應對不安全因素,自覺、主動地維護國家安全。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安全意識培育的關鍵群體,是維護網絡時代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構建當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協同培育機制,從多個層面對其進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激發(fā)大學生的心理共鳴。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①林喜慶:《網絡發(fā)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1期。
②吳滿意、黃小芳:《論網絡時代的國家安全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年第4期。
③曹曉飛:《網絡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探索》,《教育評論》,2012年第5期。
責編/溫祖俊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