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本論》第一卷的發(fā)表,是人類思想史和發(fā)展史上的大事件。今天《資本論》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和認識當代社會主義的新變化,而且還有助于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資本論》 當代資本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迄今,《資本論》德文版第一卷出版已經150周年。《資本論》作為馬克思一生最偉大的著作,是人類思想寶庫中的瑰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燦爛的科學巨著。150年來,盡管經受了各種責難,但是其思想的光輝從來沒有被淹沒,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日益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資本論》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資本主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這個階段的顯著特征是壟斷,即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的經濟危機不斷出現,尤其是2008年發(fā)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席卷全球,由一國的金融危機逐漸蔓延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陷入了新的困境,呈現出新的特征:
第一,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生產全球化的發(fā)展將全世界更緊密地聯(lián)結在了一起。這一點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是,伴隨著生產全球化的是資本的進一步集中,是大壟斷集團對全球生產和經營的更嚴格的控制。而且伴隨著跨國公司的發(fā)展和國際兼并,世界范圍內的生產經營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大資本集團手中。
第二,金融的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金融全球化的發(fā)展更加促進了金融資本在全球發(fā)展中的控制力,成為全球發(fā)展的核心。金融組織借助其強大的金融資本和現代信息技術進步所獲得的便捷性,瘋狂掠奪生產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利潤,嚴重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生產基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借助其形成了金融控制力和軍事控制力,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和本國的中產階級周期性地“剪羊毛”,成為真正的更加野蠻的“食利者”。
第三,貿易的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等價交換背后的不平等狀況更加嚴重。隨著貿易全球化的發(fā)展,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享受了自由貿易的好處卻不愿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通過契約表面的平等交換輸出熱錢和通貨膨脹轉嫁其國內危機。使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平等貿易”的前提下日益淪為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經濟”,在國際價值鏈中始終處于國際分工的底端。
第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的危機不僅沒有消除,而且愈發(fā)頻繁、烈度加大地發(fā)生。自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并沒有通過資本主義自身的調節(jié)機制而消除,而是更加頻繁地發(fā)生。而且更多地是以金融危機為導火索,這也驗證了馬克思關于競爭和信用的發(fā)展加劇資本主義危機的判斷。自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一國的、區(qū)域的和全球性的危機已經發(fā)生了十幾次,2008年的危機至今仍然在延續(xù)?,F實證明,不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周期性的危機就不會消除。
第五,全球分配的不平等加劇,分配的失衡使全球處于撕裂狀態(tài)。只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依然存在,分配的不平等就會不斷加大。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收入不平等在發(fā)達國家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其在21世紀頭十年的收入集中度回到了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第六,技術的進步不僅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的困境,反而使資本主義內部越來越難以持續(xù)。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極大地拓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空間。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的井噴式發(fā)展和商業(yè)化,使得全球被信息網緊密聯(lián)結在一起。隨著圍繞信息技術而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的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的普遍應用,導致了生產的技術組織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革,資本積累的能力提高了,也產生了超過資本年增殖的平均需要,因而是過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第七,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fā)展,是資本虛擬化,出現了虛擬經濟。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信用制度的發(fā)展。隨著商業(yè)和只是著眼于流通而進行生產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信用制度的這個自然基礎也在擴大、普遍化、發(fā)展。大體說來,貨幣在這里只是充當支付手段,也就是說,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證而賣。
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了很多新變化,對內通過福利制度緩解社會矛盾,對外通過與發(fā)展中國家的不對等交換,將自身矛盾和環(huán)境污染輸出到其他國家,出現了眾多的全球性問題。但是,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節(jié)并沒有消除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因此,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不可避免的?!顿Y本論》給予我們的,“就是獲得關于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科學認識和方法論,掌握合理的批判精神,掌握科學的見解和方法。這樣才能排除世俗論、庸俗論和奴隸論,認識到現代工資勞動者的立場和勞動者階級在人類史上的歷史使命、階級使命和階級意識,從而站在社會進步和改革的一面”。
《資本論》有助于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資本論》科學勾畫了未來社會的前途,給當代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草稿即《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從分析一般商品貨幣關系,考察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歷史發(fā)展,提出了社會分期三形態(tài)學說。當代的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建立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因此還不能跨越商品經濟階段,必須通過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夯實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才能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同時,《資本論》在揭示資本主義本質的同時,也細致地考察了商品經濟的運行過程,是一部“發(fā)達商品經濟論”。排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制度特殊性的分析,則是既有商品經濟的微觀運行,又有商品經濟的宏觀條件,還有對商品經濟運行的風險控制,這些都可以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借鑒。
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我們關注《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關系研究的過程和結論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資本論》的方法?!顿Y本論》的方法概括地說就是唯物辯證法。把唯物辯證法應用到政治經濟學中來,是馬克思的首創(chuàng),也是馬克思經濟學。馬克思透過“人們之間的物的關系和物之間的社會關系”來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或生產關系,是馬克思經濟學與以往經濟學不同的一個特點和優(yōu)點,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濟學研究上的革命。
通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成為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科學的理論需要有科學的方法,而科學的方法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運用的唯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本論》作為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之一,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始終閃耀著真理的光芒。”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運用的方法,應該也必須成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方法。當前,理論界掀起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熱潮,取得了一批理論成果。我們應該繼續(xù)以馬克思的方法,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概括和研究,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可靠、科學、持續(xù)的理論支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法]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②[日]宮川彰:《解讀<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