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林建華,男,山東莘縣人,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影響力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執(zhí)行副主任,北京 100089
原發(fā)信息:《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滬)2017年第20174期 第59-73頁
內容提要:在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中,國際性組織的活動構成了其重要內容。在諸多國際性組織如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第四國際、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社會黨國際等中,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影響巨大而深遠。當代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工會、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共產黨等大都是在這三個國際性組織的指導、幫助下建立并開展活動的;當代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淵源,幾乎都可直接或間接地溯及這些國際性組織。在21世紀的今天,對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的歷史貢獻作出新的時代評述,生發(fā)新的啟迪和思考,是一個重要的現(xiàn)實課題。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layed a critical part in world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movements.Among various organizations such as Communist League,Socialist Workers International,the Fourth International,and Communist Information Bureau,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ternational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worldwide movements.Labor unions of major countries,socialist democratic Party and Communist Party had been set up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ternationals.The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and foundations could also be traced back to the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In the 21st century,studies on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ternationals have reality-oriented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under ne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關 鍵 詞: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the First international/the Second international/the Third international/worldwide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movement
標題注釋: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2015年度對外委托課題“三個國際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貢獻與現(xiàn)實啟示”(2015年第12號)的最終研究成果,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階段性成果。
在迄今為止整整170年的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中,存在過諸多國際性組織,如共產主義者同盟(1847-1852年)、第一國際(1864-1876年)、第二國際(1889-1914年)、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1943年)、社會主義工人國際(1923-1940年)、第四國際(1938年-)、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1956年)、社會黨國際(1951年-)等。在這些國際性組織中,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影響巨大而深遠。當代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工會、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共產黨等大都是在這三個國際性組織的指導、幫助下建立并開展活動的;當代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淵源,幾乎都可直接或間接地溯及這些國際性組織。馬克思曾指出:“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fā)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fā)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1]93恩格斯也曾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xiàn)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修正的。”[2]603迄今,第一國際解散已140余年,第二國際破產100余年,第三國際解散70余年。但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通過對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耙梳,可以透視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當代生態(tài)。因此,在21世紀的今天,用反映“歷史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認識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對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第三國際在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歷史貢獻作出新的時代評述,生發(fā)新的思考和啟迪,是一個重要的現(xiàn)實課題。是謂“以史為鑒”。
一、第一國際對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貢獻
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密切相關的,世界無產階級與世界資產階級是密切相關的,甚至是同生共存的。因此,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及其相互關系,就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演化中的基本命題。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視野中,共產主義事業(yè)是國際性的或世界性的。這是因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經濟狀況是國際性的,他們面對的階級敵人是國際性的,他們的解放條件是國際性的。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不就內容而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首先是一國范圍內的斗爭。”[2]43但是,“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fā)生的革命”。[3]687他們還密切關注中國革命、俄國革命與歐洲革命甚至世界革命的互動特征。他們認為,緊接著中國革命“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2]612而俄國革命將會“成為全世界社會革命的開端”。[4]568就其實質來說,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將是世界性的革命,并將有世界性的活動場所。[3]687直到晚年,恩格斯還強調:“無論是法國人、德國人,還是英國人,都不能單獨贏得消滅資本主義的光榮。”“無產階級的解放只能是國際的事業(yè)”。[4]655,656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思想在組織上的體現(xiàn),就是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出現(xiàn)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等諸多國際性組織。他們還指出:“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這件事,不斷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競爭而受到破壞。但是,這種組織總是重新產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強大,更堅固,更有力。”[5]281因此,“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5]307既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號召,更是他們的愿景。
1847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參加創(chuàng)建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性質的國際性組織。它的誕生,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統(tǒng)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6]200列寧指出,同盟“雖然很小但卻是真正無產階級的政黨”。[7]384對于社會主義民主黨派,同盟既注意聯(lián)合它們以反對保守派和激進派的資產階級,同時又對其空想和幻想采取了批判的態(tài)度。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不僅精辟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而且為無產階級政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期,馬克思、恩格斯不僅親身參加了1848-1849年歐洲革命,而且創(chuàng)辦了《新萊茵報》指導革命運動;革命失敗后,他們在倫敦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撰寫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等重要著作,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無產階級同盟軍理論等重要學說。共產主義者同盟雖然于1852年11月解散,但同盟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國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后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直到1887年,恩格斯還堅持認為:“‘共產黨人’,——這是我們當時采用的、而且在現(xiàn)在也決不想放棄的名稱。”[6]39520世紀誕生的共產黨都是以共產主義者同盟為典范的。因此,1847年6月2日應是當代共產黨人共同紀念的日子。
第一國際是在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產生的。1848年革命后,歐洲資本主義在相對平靜的氣氛中飛速發(fā)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資本主義各國的聯(lián)系越來越具有國際性質。與此同時,全世界勞動人民遭受的壓迫日益加劇,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加強。反壓迫、反剝削的斗爭實踐,使各國無產階級認識到,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敵人,而以往分散的斗爭常常使他們遭到同樣的失敗,無產階級必須在國際范圍內聯(lián)合起來,用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去對抗資產階級的國際聯(lián)合。這種國際主義意識,促進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產生。以聲援1863-1864年波蘭人民起義為契機,英、法、德、意、波蘭、愛爾蘭等國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圣馬丁堂集會,成立了無產階級第一個群眾性國際組織——國際工人協(xié)會,簡稱“國際”或“協(xié)會”。在1864-1876年存在期間,它從未自稱或被稱為“第一國際”。直到第二國際建立之后,它才被稱為“第一國際”。①
第一國際對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主要歷史貢獻在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國際把歐美各國工人有組織的隊伍匯集、團結在為“工人階級的保護、發(fā)展和徹底解放”[8]610這一共同目標的旗幟之下,第一次實現(xiàn)了國際范圍內的工人聯(lián)合,從而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真正具有了國際的性質。在其活動期間,第一國際不僅把歐洲、美國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國家的大部分工人和先進的革命知識分子吸引到自己方面來,而且還把國際的思想傳播到其他大陸——大洋洲(澳大利亞)、亞洲(印度)和非洲(阿爾及利亞)等地。
2.第一國際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的有機統(tǒng)一,正確處理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各種非科學的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傳播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戰(zhàn)勝了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等錯誤思潮和流派。在其存在期間,第一國際內部既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派別,也有其他各種非科學的社會主義流派。因此,在與階級敵人進行斗爭的同時,它在內部也開展了反對錯誤思潮和流派的斗爭,前期主要是反對蒲魯東主義,后期主要是反對巴枯寧主義。此外,它對工聯(lián)派、拉薩爾派、布朗基派也進行了批評和幫助。它高舉“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的旗幟,對各種社會主義流派,不是拒之門外,而是結成聯(lián)盟,通過辯論和各種實踐活動,讓工人群眾提高認識、分清是非,促使其放棄錯誤觀點,接受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國際成立之時,科學社會主義還只是無數(shù)社會主義思潮或派別之一;到第一國際解散時,科學社會主義已在工人運動中生根成長,并為科學社會主義占主導地位時代(19世紀90年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為在國際范圍內開展共產主義運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3.第一國際在團結各國工人階級進行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主體斗爭和活動、特別是支持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同時,積極支援民族解放運動,把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斗爭看成是工人解放的總斗爭的一部分,實現(xiàn)了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斗爭的有機結合,贏得了各國工人和各民族人民的信賴。
4.第一國際確立了平等協(xié)商、獨立自主的活動原則。作為工人群眾性國際組織,它能夠正確對待各國無產階級的獨立自主權,始終堅持自己是一個聯(lián)絡和合作中心,[8]610而不是領導和指揮中心。馬克思一直稱呼第一國際為“協(xié)會”“聯(lián)合”“聯(lián)合起來的團體網”。在第一國際解散之后的1878年4月,恩格斯指出:“國際工人協(xié)會不是別的,而是為了本階級的經濟解放而團結起來的各國工人的聯(lián)合。”[9]728因此,第一國際一方面號召各國無產階級聯(lián)合起來、向著一個共同目標前進,另一方面又十分尊重各國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從而開創(chuàng)了國際工人運動中處理各國相互關系的良好先例。
5.第一國際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以及歷次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對“國際”的綱領原則、組織原則的補充和發(fā)展,使國際工人運動具有一個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的綱領和建立在以集體領導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為主要內容的無產階級民主制基礎上的章程,努力做到了既堅持原則又不強加于人,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工人運動從自發(fā)斗爭向自覺斗爭的轉變,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實踐的結合;同時還培養(yǎng)了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從而為各國無產階級建立民族國家范圍內獨立的政黨奠定了基礎。
巴黎公社革命失敗后,各國資產階級政府對第一國際進行了瘋狂的迫害;在國際內部,巴枯寧的分裂活動也大大削弱了第一國際的力量。這時,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不能適應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fā)展的需要了。因此,“各國工人階級的國際活動絕對不依賴于‘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存在。……在巴黎公社失敗之后,已經不能再以它的第一個歷史形態(tài)繼續(xù)下去了”。[10]26在此前后,186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建立和其他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使工人運動進入新的階段。馬克思、恩格斯考慮到,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過時,它的繼續(xù)存在會成為工人運動的一種桎梏,必須讓國際這種組織形式退到后臺去,而過渡到新的組織形式。于是,第一國際在1876年宣布解散。
列寧對第一國際的活動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他指出:“第一國際(1864-1872年)奠定了工人國際組織的基礎,使工人做好向資本進行革命進攻的準備”;[11]790第一國際還“為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奠定了基礎”。[11]791所以,“第一國際是不會被人遺忘的,它在工人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史上是永存的”。[12]218在第一國際解散140余年之后的今天,可以認為,第一國際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1852年解散之后、第二國際1889年成立之前兩者之間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橋梁(路徑)和引擎(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