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球,引發(fā)社會對應急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面對疫情,應急文化建設切勿“臨時抱佛腳”,應構建法制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應急文化建設機制,由政府、媒體、社區(qū)承擔建設主體責任,不斷豐富應急文化意識、理論、行為等內容,善用網絡宣傳、模擬演習、定期排查等方式,做好新時代應急文化建設工作。
【關鍵詞】應急文化 疫情 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2020年熱門詞匯,應急文化建設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仡櫩挂叩缆?,國家政治制度優(yōu)勢、醫(yī)護人員無私奉獻、人民群眾服從指揮等,共同實現了抗疫戰(zhàn)爭的階段性勝利。但是,抗疫道路中經歷的挫折和突出的問題更不容忽視,尤其是應急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缺失,值得探討與反思。在新時代,應急文化建設應明確“政府、媒體、社區(qū)”建設主體,豐富“意識、理論、行為”建設內容,注重“網絡、模擬、排查”建設形式,全面提升我國應急文化建設水平。
明確“政府、媒體、社區(qū)”應急文化建設主體
政府要“能扛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應急工作開展主體,也是應急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政府要做到“能扛事”,承擔起應急文化建設工作。一是明確應急文化建設目標,政府應急文化建設應做到“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群眾對疫情的防范意識,鼓勵人民群眾齊心協(xié)力,共同抗擊疫情,達成“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抗疫目標。二是健全應急文化組織體系,縣級以上政府應設立應急文化組織工作部門,與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做好人民群眾應急文化培養(yǎng)工作。三是構建應急文化建設責任體系,為提高應急文化建設質量與建設效率,將應急文化建設情況、具體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責任考核范疇,制定科學的獎懲機制,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文化建設工作。
媒體要“能想事”。媒體既是政府的“傳聲筒”,能夠將疫情信息及時傳遞給人民群眾,又是人民群眾的“擴音器”,幫助人民群眾表達利益訴求,媒體要“能想事”,急政府所急、想群眾所想。一是配合政府部門做好應急知識宣傳,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占據優(yōu)勢,應積極配合政府,將真實準確的信息傳遞給人民群眾,更要做好辟謠工作,及時清除疫情謠言,防止謠言對人民群眾產生誤導。二是積極開展正能量報道,鑒于疫情影響范圍、持續(xù)時間史無前例,人民群眾難免產生心理焦慮,媒體應堅持適度報道,既要告知人民群眾疫情嚴重性,要求人民群眾做好防疫工作,又要以正面報道為主,積極傳播正能量,消除疫情引發(fā)的社會恐慌。三是支持人民群眾參與抗疫工作,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打贏抗疫戰(zhàn)爭,媒體應成為人民群眾的“擴音器”,為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形成全社會共同抗疫新格局。
社區(qū)要“能干事”。社區(qū)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決定抗疫戰(zhàn)爭勝利與否的關鍵,社區(qū)要做到“能干事”,嚴格遵照政府要求,落實具體的抗疫工作。一是樹立以預防為主的社區(qū)應急理念,疫情傳播與擴散源自人口流動,社區(qū)應把好“入口”與“出口”,切實做好日常服務與管理工作。二是做好社區(qū)居民關懷工作,尤其是對于因疫情而在家隔離的居民,社區(qū)應通過微信、QQ等及時詢問隔離情況,開展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工作,幫助隔離人員采購生活必需品,消除隔離人員焦慮心理,讓其感受到社區(qū)溫暖。三是開展應急文化宣傳教育活動,應在顯著位置粘貼疫情診斷知識、防控知識、救助知識等,提高社區(qū)居民應急文化素養(yǎng)。同時,要利用微信群、QQ群等增強居民互動,鼓勵社區(qū)居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提高社區(qū)居民歸屬感。
豐富“意識、理論、行為”應急文化建設內容
意識上“繃緊弦”。應急意識是指從心理上、思想上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做到小心謹慎、居安思危,提高疫情等危機的重視度。一是養(yǎng)成應急觀念,應急文化建設主體應針對人民群眾開展健康觀、生死觀、榮辱觀建設工作,幫助人民群眾養(yǎng)成疫情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政府及相關部門抗疫要求,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產生責任意識,不做疫情傳播者、不做疫情傳謠者。二是鼓勵人民群眾分享應急經驗,應急文化建設不僅要培養(yǎng)人民群眾自我保護能力,還要鼓勵人民群眾分享應急經驗,通過微博分享、微信分享,提高社會整體應急文化水平。三是強化應急心理教育,應急文化建設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應急意識,產生危機意識,但危機意識并不等于焦慮、恐慌,應加強人民群眾心理素質建設,鼓勵人民群眾正視疫情,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心態(tài)。
理論上“拉滿弓”。當人民群眾形成應急意識后,要不斷夯實應急文化理論基礎,以理論指導實踐,確保應急行為科學準確。一是宣傳應急管理法律法規(guī),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guī)進行宣講,確保人民群眾知法、懂法、守法,避免觸碰法律紅線。二是制定應急工作管理計劃,結合不同區(qū)域實際情況,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因地制宜制定應急管理計劃,幫助人民群眾更好地防范疫情。三是講解應急自救及互救知識,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應要求人民群眾做好日常防護、佩戴口罩,防止感染,即便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要選擇及時就醫(yī),自覺與家人隔離。若家人出現疑似癥狀,則要第一時間報告相關部門,盡快送往醫(yī)院檢測和救治。
行為上“落到點”。意識和理論是應急文化建設的基礎,行動則是應急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人民群眾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要求,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一是嚴格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法懲處,并對處罰結果公示,營造良好守法氛圍,形成良好應急秩序。二是加大應急文化建設資金投入,善于利用保險產品、公益性基金、政策性金融等方式,實現應急文化建設資金市場化運作,確保資金供給充足。三是強化應急文化合作交流,鑒于疫情已經在全球范圍蔓延,各國應積極開展應急文化交流,組織應急管理人員到先進國家和地區(qū)學習應急文化建設經驗,通過交流與合作,提高應急文化建設水平。
注重“網絡、模擬、排查”應急文化建設形式
網絡是“宣傳場”。進入信息社會和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便成為人民群眾了解信息包括應急文化的重要渠道,要利用好網絡開展宣傳教育。一是樹立抗疫典型,在疫情最嚴重區(qū)域,諸多醫(yī)護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星夜馳援災區(qū),成為最美“逆行者”,應銘記抗疫英雄,通過網絡講好疫情前線故事,堅定人民群眾抗疫信心。二是做好網絡輿論引導,鑒于疫情不確定性和嚴重性,網絡謠言隨處可見,應急文化建設主體應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揭露網絡謠言騙局,要求人民群眾通過官方渠道獲取真實信息,舉報和投訴網絡謠言,并對惡意制造和散播謠言行為嚴懲不貸。三是發(fā)揮網絡問診重要作用,鑒于疫情期間醫(yī)療機構資源有限,人民群眾對疫情判斷能力不足,應開通網絡問診,既有助于減輕醫(yī)療機構診斷壓力,也能夠緩解人民群眾焦慮情緒。
模擬是“練兵場”。應急文化建設不能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更要通過模擬訓練,提高人民群眾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實踐能力。一是積極開展應急演練,應急文化建設主體應定期舉辦應急演練,以“雙盲式”實戰(zhàn)演練模式為主,不提前告知演練時間、不編排演練腳本,既要注重提高醫(yī)護人員應急救助能力,又要提高人民群眾自我保護能力。二是注重現場教學,傳統(tǒng)應急文化建設常見于課堂、座談會等,應加強現場教學工作,將人民群眾置于模擬的危機環(huán)境下,增強人民群眾的代入感,確?,F場教學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在危機發(fā)生時起到應有作用。三是注重演練結果評估,模擬演練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眾自救能力,應針對模擬演練進行結果評估,探討模擬演練存在的不足,以便在后續(xù)演練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排查是“實戰(zhàn)場”。應急事件雖然具有突發(fā)性,但如果安全隱患長期存在,也會導致量變引起質變,應隨時做好應急排查工作,第一時間消除安全隱患,降低應急事件發(fā)生概率。一是注重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針對安全隱患集中區(qū)域、行業(yè)、企業(yè)等,要開展定期安全檢查和不定期安全抽查,全面排除各類安全隱患,利用安全檢查與抽查,能夠降低危險發(fā)生概率。二是及時公布排查結果,排查工作應注重過程公開、結果透明,及時向社會發(fā)布風險報告,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提高人民群眾的配合度。三是強化排查問責機制,針對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yè)、單位,應責令整改,并做好跟蹤調查工作,確保整改落到實處。同時,對于存在隱患而相關部門未能有效排查的,應對相關部門問責,并鼓勵人民群眾參與監(jiān)督,積極舉報排查不力行為。
(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
責編/于洪清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