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又长国产,色久网站,国产免费自拍视频,无码国产一区流畅有码av,Comwww在线播放,美女网站黄页免费,国产免费观看a∧wwwww.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成果首發(fā) > 正文

科學全面認識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價值

【摘要】人工智能促進了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及其效價的明顯改善,使得人們對于勞動及其價值的認識趨于更加復雜頻變。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原則立場,全面認識落實馬克思關于勞動本位和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和資本積累論、價值多影響因素和機器作用論、勞動解放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更要重視制定實施人工智能發(fā)展應用戰(zhàn)略,識別和克服各種潛在風險,在建構智慧社會、閑暇社會、世俗社會、規(guī)約社會中促進勞動價值的創(chuàng)造實現,以人工智能助推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 勞動價值 剩余價值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8.002

 

人從外物中分離之后,即一直致力于在實踐中追索和擴展自我價值,使物為我所用,引發(fā)技術進步與歷史發(fā)展的交互螺旋式上升。隨著現代化過程中技術作用的突出和人的存在的削弱,海德格爾對于技術本質的深度思考試圖在此在中找到一條通向技術的路,審理技術世界里的現代人必須從事何種手工,他預示了人造人時代的到來,指出技術的推廣完成了世界的集置,“貫通并且統(tǒng)治著現代技術的解蔽具有促逼意義上的擺置之特征。”[1]這種人本的技術反思試圖連接技術與人的本有聯(lián)系,但難以解蔽技術與人的真正價值。
人工智能推廣運用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對于勞動的替代,促使生產生活便捷化,深而究之則面臨對勞動價值的追問。機器人大量進入產品生產和價值增殖過程,甚至出現大量無人工作、遠程作業(yè)、機器創(chuàng)思場景,其中的產品價值到底如何產生認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否依然有效?如何從新時代變化中理解把握剩余價值理論?如何用勞動價值論分析解答人工智能發(fā)展應用帶來的一系列新現象新問題?這看起來只是是否承認并明確人工智能條件下綜合勞動成果和某一個傳統(tǒng)理論的問題,實際上則不能不關系對勞動作用和價值源泉及與之相聯(lián)系的時代條件和社會趨勢的客觀辯證分析,涉及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核心觀點和基本方法,從而關聯(liá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整個生產流通體系和價值理念的建構。

人工智能時代必須正視的一個重大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的當代發(fā)展運用日新月異,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不可忽視的人工智能技術迅速進步并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嶄新時代。技術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組織智能化、治理智能化、存在智能化,成為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必然要求。在這樣的時代,加強和善于學習,積極適時參與推進智能化應用和變革,自覺掌握占領人工智能理論和實踐發(fā)展前沿,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競爭發(fā)展成敗得失的樞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fā)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機遇的戰(zhàn)略問題。”[2]人工智能的虛擬化、自動化、數字化、系統(tǒng)化等重要特征日益不可阻擋地融入勞動方式和生產生活過程、方式和狀態(tài)的諸種變革轉型升級之中,促進了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及其效價的明顯改善,使得人們對于勞動及其價值的認識趨于更加復雜頻變,并由此產生了一些新境遇、新問題、新疑惑,因此,對之作出客觀辯證全面的本質和戰(zhàn)略分析就變得極為關鍵。
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境遇無法避免忽視。21世紀頭20年以來,伴隨計算機、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大數據、語言算法、深度學習、腦科學等的深度發(fā)展,人工智能進入人類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呈現引發(fā)新的產業(yè)革命和社會關系革命的態(tài)勢。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廣,給個體帶來了便捷,改進了勞動工具和條件,延伸了勞動能力,大大提升了勞動效率,完善了生產和供應體系,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xù)深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等強烈沖擊下,愈發(fā)展現出獨特的強大生命力。“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別、數據挖掘、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接連突破了人們可以接受的心理閾值,并第一次在產業(yè)層面‘落地’,發(fā)揮并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價值。”[3]顯然,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影響當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須充分考慮的一個變量。與此同時,作為20世紀下半葉以來持續(xù)深入發(fā)展的綜合技術進步成果的集中體現,人工智能技術變革似乎處于替代人的奇點邊緣,使人更加依附于機器,影響勞動價值的實現,造成人的異化加深、人的價值虛無、人的活動固化,對人的存在形成潛在的威脅,給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帶來另一層面的難度,所有這些無疑會帶來諸多前所未有的實體和倫理考量。
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應用帶來的一些勞動價值認識的新問題需要解答。馬克思以唯物史觀為基石,在吸收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關于勞動價值的思想傳統(tǒng)基礎上,科學系統(tǒng)闡述了勞動價值論,區(qū)分了勞動二重性,說明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價值規(guī)律,肯定了社會總體價值生產中多要素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在此基礎上論證了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根本對立、消極后果及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總體趨勢。近現代以來的長期歷史實踐,已經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及相關結論的科學性,充分說明了效用價值論、要素價值論、供求價值論等的實質虛偽錯誤本性。馬克思主義是始終與生動變化的實際相結合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人工智能以類人方式對于勞動過程的參與,帶來價值量的明顯增加,表明勞動價值的生產和實現形式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比如,基于人工智能推廣引致的形式上無人化生產等現象,有學者提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過時或需要創(chuàng)新等觀點;貝爾認為信息和知識是后工業(yè)社會的主要特征;馬爾庫塞提出技術絕對支配人,鈍化了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將取消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哈貝馬斯認為科學與技術成為統(tǒng)治合法性的基礎,成為新型技術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赫拉利提出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而使人成為無用階級,認為數字窮人逐漸會喪失勞動的機會和價值;埃爾斯特論證馬克思的理論建立在對黑格爾的誤解之上,勞動價值在任何意義上都不先于價格,因此應該被放棄;基辛格提出,人工智能如同啟蒙運動一樣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意識,將是未來的哲學挑戰(zhàn);卡普蘭認為人工智能不斷取代現有人類工作,使得人類在不久的將來不再需要勞動。這些觀點表明人工智能帶來了不少新思考。另外,人工智能使得資本構成發(fā)生明顯變化,理解馬克思所縝密論證的勞動與資本之間的對立,需要對新的歷史條件作出辯證到位的分析。
人工智能時代引發(fā)勞動價值認識的新疑惑有待探究。由于人工智能以全新方式參與價值生產和實現過程,形成了由人工智能本身定位矛盾而帶來的迷霧。一是價值悖論,即人工智能活動過程似乎可以無人但確實能使價值量增殖。二是主體悖論,即如果承認人工智能的類人性那就要承認其與勞動主體同等的價值創(chuàng)造和分享主體的地位,如果承認人工智能的機器性那就要合理解釋其價值量增殖的秘密。三是正義悖論,即對人工智能活動對勞動的替代的評價交織著善與惡,需要力求實現價值與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四是解放悖論,即人工智能具有解放勞動、壓制勞動的雙面性,其對未來社會的歷史作用取決于歷史條件的逐步發(fā)展完善。

堅持認識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價值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

人工智能尚有諸多未解之謎,辨明實踐的歷史性后果,直面其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深入拓展相關研究,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和原則立場,充分承認勞動主體作用,從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結合轉化發(fā)展中得出科學有效的基本判斷和戰(zhàn)略思路。應防止以各種形式對馬克思主義的懷疑、消解和否定,對勞動及其主體的忽視,對勞動價值論的誤讀,應切實努力用馬克思主義解答好時代提出的各種現實問題,促使人工智能運用與勞動價值實現的有機結合。
勞動主體本位和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強調,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物質生產勞動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他以從事直接生產的勞動者為現實的出發(fā)點,分析光怪陸離的商品、市場、資本、金融等現象及其背后的社會聯(lián)系,對各種拜物教的幻化形式給予冷靜嚴厲批判。他在吸收古典勞動價值論合理因素基礎上,闡述了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qū)別,指出,“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4]。抽去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各種勞動不再有什么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5]。這正是人們共有的社會勞動的結晶——商品價值。價值量是以勞動量來計量,勞動量是以勞動的持續(xù)時間來計量。單個勞動力是同一的抽象人類勞動力,其產品具有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商品二重性來自勞動二重性,這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勞動有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之分,商品價值由勞動創(chuàng)造是一個生理學上的真理,勞動逐漸在歷史發(fā)展中取得社會形式,價值規(guī)律反映了一般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作用。
剩余價值論和資本積累論。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只是發(fā)生價值的轉移。貨幣轉化為資本,價值在此成為一個過程主體,不斷變換形式和數量。剩余價值不能用買賣雙方的價格高低差來衡量,流通或商品交換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秘密在于勞動力的買賣,使得生產產品的活勞動得以讓渡和被剝削。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是統(tǒng)一的,工人在其中既保存舊價值,又加進新勞動,以有用形式保存和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于是下面這個規(guī)律就會發(fā)生作用:剩余價值不是來源于資本家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恰恰相反,是來源于資本家雇來使用機器的勞動力。”[6]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本家不僅追求絕對剩余價值,而且千方百計擴大相對剩余價值,資本與勞動的對立不可避免。“機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xù)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越來越沒有保障。”[7]資本作為積累的勞動,是歷史的產物,有著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
價值多因素影響和機器作用論。同資本增殖的需要相比,生產資料越來越集約化,過剩人口經常存在。協(xié)作可以擴大勞動的空間范圍,節(jié)約非生產費用。規(guī)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則需要指揮,以協(xié)調個人活動并執(zhí)行生產總體的運動所產生的一般職能。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要么是由于勞動強度增加,要么取決于工具的完善程度。機器逐漸成為總體工人本身,在縮短勞動力再生產時間時擴大剩余勞動的領域。各種分工細化,使勞動生產力不斷提高。“機器使手工業(yè)的活動不再成為社會生產的支配原則。”[8]在勞動過程復雜化中,真正的機器體系代替各個獨立的機器,“整個過程是客觀地按其本身的性質分解為各個階段”[9]。自動體系日益發(fā)展,引起生產方式的變革,不得不用機器生產機器。機器按自身價值使產品變貴,但像其他不變資本一樣不創(chuàng)造價值,而是把自身價值轉移到產品上。“機器的價值并不是由機器的使用價值(它代替人的勞動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決定的,而是由生產機器本身所必需的勞動決定的。”[10]機器把工人家庭的全體成員都拋到勞動市場,這就擴大了資本固有的剝削領域,也提高了剝削程度。在機器上,勞動資料成為一種工業(yè)上的永動機,會不停頓地進行生產。馬克思充分肯定社會革命的解放作用,肯定科學技術的火車頭作用,肯定創(chuàng)新實踐對于社會物質生產的推動作用。
勞動解放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創(chuàng)造了無限度延長工作日的新的強大動機,使勞動方式本身和社會勞動體的性質發(fā)生變革。馬克思區(qū)分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認為機器“是對象化的知識力量……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從而社會生活過程的條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這種智力得到改造”。[11]工人開始反對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物質基礎的勞動資料本身。被神秘化為自然規(guī)律的資本主義積累規(guī)律,不過表示“資本主義積累的本性,決不允許勞動剝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勞動價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嚴重地危及資本關系的不斷再生產和它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12]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反映為資本價值的不變組成部分靠減少其可變組成部分而增加。剩余價值的不當分割造成了貧困與富裕的兩極分化,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guī)律促使“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他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13]。這是大資本主義時代成就基礎上的否定之否定,是在機器的充分發(fā)展運用中,擺脫物的依賴關系、人的依賴關系而使每個人的價值得以充分尊重、形成全面的交往體系、促進人的能力全面提升和人的本性回歸的理想未來。
馬克思以上關于勞動價值論及相關的一系列理論,是以對時代條件和矛盾的深刻洞見,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機器體系的歷史作用和勞動價值論的徹底科學性作出了充分說明,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人工智能時代出現的無人工廠、智能制造、智慧治理、資本絕對主導等現象,并沒有否定而是證實了馬克思的這一系列判斷和理論。全面認識發(fā)揮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作用,在解決資本與勞動根本對立基礎上保護勞動利益、實現人的真正發(fā)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方法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如果用人工智能來否認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不僅在邏輯上、實踐上難以自洽融貫,帶來理論和實踐的更大困難,而且在歷史上、戰(zhàn)略上也難以有效抉擇實施,從而喪失歷史機遇、產生問題連鎖效應。當然,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教條,而是強調與具體實際的有機結合,注重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在時代發(fā)展中使自身得到有效的運用和發(fā)展,展現與時俱進的鮮活生命力。對人工智能興起這樣的新情況,馬克思主義當然也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在認識和解決與之相關的新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實踐變革和理論創(chuàng)新,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的新結合新飛躍,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不斷檢驗和豐富發(fā)展。這是一項時代賦予的促進技術、理論和實踐相交融的重大歷史任務。

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價值實現的風險和機遇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科學前提下,對于人工智能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作出及時準確預判和應對,加快制定完善和實施相關戰(zhàn)略策略,全面分析化解相關風險,糾正各種迷誤,牢牢抓住重大機遇,促使人工智能健康發(fā)展應用,促使勞動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實現,為經濟社會進一步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切實全面落實新發(fā)展理念提供強勁支撐,為現實中調動發(fā)揮勞動正當功能、進一步促進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必要條件。
識別和克服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價值實現的可能風險。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正變成比核彈更危險的東西。”[14]對于人工智能的潛在挑戰(zhàn)和風險,必須堅持唯物辯證法態(tài)度,給予充分認識和準備,識風險于日常,化風險于未然,善于與風險共存,在克服風險中前進。一是技術風險。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化推廣,處處展現技術的強大威力,產生似乎可控制一切的技術霸權,成為一種融入生產體系乃至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力量,對勞動價值主體的活動產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影響,勞動價值的生產和實現器械化、被迫失場化,喪失了自身本有的靈活性自主性,出現新的異化,甚至演變?yōu)楹唵喂潭ǖ募夹g秩序至上的路徑依賴,消弱了技術為我的原則,適當打破這種技術霸權既可以還技術以更廣的發(fā)展空間,也是開發(fā)利用勞動價值的內在要求。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還在繼續(xù),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還有待突破,技術變革通常會面臨多方面壓力,技術瓶頸、技術停滯上的制約會影響價值量和總體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另外,技術發(fā)展具有不可逆性,緊跟技術競爭和變革前沿可謂一個新的系統(tǒng)工程。
二是市場風險。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需要相應的技能,勞動產品的價值需要在市場中得到檢驗。馬克思指出:“勞動促進資本的積累,從而也促進社會福利的增長,同時卻使工人越來越依附于資本家,引起工人間更劇烈的競爭,使工人卷入生產過剩的追獵活動;跟隨生產過剩而來的是同樣急劇的生產衰落。”[15]這樣的價值實現困難在資本主義體系內是常態(tài),是市場固有的周期性,而人工智能加劇了這種狀態(tài)。價值量的影響因素多樣化,提高了總體生產率,市場定價和出清機制及其運行復雜化,使得勞動價值的發(fā)現更難。生產有機成本隨著固定成本增加而增加,產品趨于豐富提質,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明顯變化,勞動價值在市場中不能自動實現,市場均衡的達成變難。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勞動力供求平衡不易;勞動受控因素增多,市場機會成本提高,勞動力就業(yè)難度加大,平均報酬降低,貧困可能性增加。
三是公正風險。“未來在絕大多數工作崗位上,機器都可以比人類做得更好。”[16]機器替代人的不斷發(fā)展,給人帶來強烈沖擊,激化了勞資之間的矛盾。機器對勞動過程的干預,引發(fā)新的勞動異化,使之表現出新的隱蔽形式。勞動者權利保護難度加大,社會差距加大,勞動倫理被忽視,這一系列社會后果影響著公正觀念的偏向。尤其是“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的有意識的思維克隆人——即智能的、有情感的、活的虛擬人,成為一個普遍的人類追求,我們將面對很多新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因為它從根本上擴展了‘我’的定義”。[17]
把握和利用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價值實現的潛在機遇。一是智慧社會建設為勞動價值的創(chuàng)造實現提供新載體。“人工智能在模擬人腦的智能行為,包括感知、學習、推理、對策、決策、預測、直覺、聯(lián)想等要素方面,越來越強大,它已經具有從信息到知識的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18]人工智能具備獨有的特點和優(yōu)勢,總體上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紛紛制定戰(zhàn)略,在人工智能發(fā)展上謀求突破,自覺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加快發(fā)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zhàn)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fā)展、產業(yè)優(yōu)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19]2017年,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fā)展、理論建模、技術創(chuàng)新、軟硬件升級等整體推進,正在引發(fā)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在制造、農業(yè)、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重點行業(yè)和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推動人工智能規(guī)模化應用,全面提升產業(yè)發(fā)展智能化水平。”美國《福布斯》網站近日列出了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的五大領域分別為能源、醫(yī)療保健、航空航天、供應鏈和建筑,這些顯然是未來發(fā)展的重點。
二是閑暇社會的到來為勞動價值的多方面創(chuàng)造提供更大可能性。人工智能發(fā)展應用,承擔了諸多簡單勞動難以完成的工作,大大改善了生產效率,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增加了勞動發(fā)展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可能性,使得過去人們向往的閑暇生活成為可能,自由閑暇社會建設也成為新的問題。人們不僅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從事各種休閑活動,提升精神世界的范圍、類型和層次,交往和消費更豐富更高級,趨近于回歸人之價值的本原,而且還可以通過產業(yè)生態(tài)等的不斷延伸而使這種豐富性獲得現實的抓手和中介,同時能以價值實現機制的合理化防止閑暇增多帶來的慵懶滋生。
三是世俗社會的健全為勞動價值的創(chuàng)造實現提供更多實際保障。人工智能在社會管理、政府服務等方面的推廣使用,理順了市場經濟規(guī)則和市場體系,促進了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的流暢,也使市場經濟的建構運轉更緊密順暢對接普通大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在人工智能條件下對勞動價值的充分承認得以可能,技術賦能效應明顯,國家重視能力優(yōu)先基礎上的效率建設(能效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要求開發(fā)展現人的潛能,尊重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勞動,有效利用勞動成果,人人都能奉獻聰明才智。“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拓展人類能力的界限。”[20]智能化促使新產業(yè)不斷涌現,并以深度對接日常對神圣性加以祛魅,傳統(tǒng)的操縱普通勞動者的手法最終被徹底否定拋棄,人們越來越多共享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的進步成果。
四是規(guī)約社會的愿景為勞動價值的創(chuàng)造實現奠定更牢靠制度基礎。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應用,需要作出系統(tǒng)規(guī)劃調度,避免無序、無效和無度。對人工智能時代勞動價值面臨的倫理沖擊,需要在反思中加以引導規(guī)范。“如果人工智能成了一小部分人的特權,如果掌握了人工智能就可以輕易統(tǒng)御與控制整個人類,我們很有可能看到人工智能與人類形成對立的局面,就像在虛擬世界元宇宙中已經多次出現的情景一樣。”[21]阿西莫夫1942年提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22]微軟提出公平、安全可靠、隱私保障、包容、透明、負責六大人工智能原則。歐盟擬定了《人工智能法》草案。借鑒這些原則規(guī)范,世界各國在制定實施人工智能規(guī)劃時都注重提出嚴格的倫理限制,確保人工智能健康發(fā)展,確保勞動者在此過程中享有自身的正當權益,防范化解智能算法對人的無限侵犯,通過倫理和法律規(guī)范的及時完善促使人工智能的健康發(fā)展。中國也于2022年3月印發(fā)《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明確了“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的原則,為人工智能發(fā)展劃定了紅線和底線。未來這方面的規(guī)范及其監(jiān)督落實將會更加健全。
在真正重視勞動價值中促進強國進程與共同富裕的辯證統(tǒng)一。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深化,落實新發(fā)展理念、促使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成為我國迫切要求。人工智能作為新產業(yè)變革和新技術變革的前沿代表性技術,其研發(fā)應用程度決定著其未來能否又好又快發(fā)展,而戰(zhàn)略競爭在所難免。抓住時機和重點,明確戰(zhàn)略和方略,確立勞動主體,走出傳統(tǒng)的過度路徑依賴,集中力量在人工智能前沿領域取得突破和領先,深化人工智能帶動產業(yè)升級和社會進步,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不斷提升發(fā)展的綜合效益和價值的合理使用,在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發(fā)揮價值的補充放大效應,繼續(xù)保持發(fā)展、改革、治理的有機協(xié)同和價值迭代,成為邁向強國目標和在新一輪國際秩序重組中站穩(wěn)勝出的重要抉擇。
中國道路走的是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又不同于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強國道路,完成既定戰(zhàn)略目標需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始終為人民謀幸福,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運用人工智能深化建設實踐的時候,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承認和發(fā)揮勞動的作用,把勞動主體放在主人翁位置,讓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利益。適應智能化的要求,建立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系統(tǒng)協(xié)調的價值發(fā)現和實現機制;理順收入分配體制,做到勞者有其酬,保障勞動者的社會福利,提高創(chuàng)新勞動補償,使各種勞動價值得到公開充分的體現;在發(fā)展躍升基礎上不斷完善發(fā)展層級、提升發(fā)展實效。
在此過程中,要努力破除和消除盲目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過分的樂觀主義不能替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23]對人工智能在現代化中的作用要有正確全面認識,避免極端態(tài)度,建立一種理性全面的向善進步主義。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科技,不能忽視甚至無視,在戰(zhàn)略失誤中導致技術停滯或落后,使勞動價值弱化,在中等收入陷阱中長期徘徊;同時不能盲目過度發(fā)展,一味追求絕對的技術優(yōu)勢,導致技術失靈或異化。堅持歷史辯證法,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讓智能技術能夠為我所用所控,為勞動價值的長遠發(fā)展和維護實現創(chuàng)造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后果,給予適當的預判預估,加大風險治理,構建落實規(guī)范體系,創(chuàng)造人工智能健康發(fā)展的客觀環(huán)境和制度條件,從本源上樹立弘揚勞動至上、勞動光榮的價值理念,真正促使人工智能發(fā)展應用與勞動價值尊重實現的良性循環(huán),有效激發(fā)人才活力,逐步推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注釋
[1][德]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0年,第14頁。
[2][19]《習近平:加強領導做好規(guī)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 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fā)展》,《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日,第1版。
[3]李開復、王詠剛:《人工智能》,北京:文化發(fā)展出版社,2017年,第48頁。
[4][5][8][9][12][1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0~51、51、53、437、716、874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8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頁。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74頁。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8頁。
[14]李彥宏等:《智能革命》,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序二第Ⅶ頁。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1頁。
[16][美]杰瑞·卡普蘭:《人工智能時代》,李盼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序第Ⅷ頁。
[17][美]瑪蒂那·羅斯布拉特:《虛擬人》,郭雪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頁。
[18]李德偉等:《大數據改變世界》,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第122頁。
[20]譚營:《人工智能知識講座》,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99頁。
[21][韓]金相允:《元宇宙時代》,劉翀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第166頁。
[22][美]戴維·溫伯格:《混沌——技術、復雜性和物聯(lián)網的未來》,劉麗艷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第238頁。
[23][美]皮埃羅·斯加魯菲:《智能的本質》,任莉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第200頁。
責 編/肖晗題

彭勁松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哲學基礎理論與文本、政治哲學、應用哲學。主要著作有《當代中國利益關系分析》《創(chuàng)新論》《發(fā)展與發(fā)展戰(zhàn)略的辯證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行》等。

[責任編輯: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