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季學期,疫情接連不斷,全市中小學開啟了居家線上教學模式。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需要學校調整課程內容和教與學的方式,做好家校溝通,方可落實好“雙減”的要求,切實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厥變蓚€多月的線上教學實踐,結合藝術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筆者有以下幾點心得:
突破藝術課程直播互動難點,研教一體增實效
在線教學,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面對面互動交流的便捷性,特別是藝術學科的教學,需要大量的示范、實踐、表現(xiàn)性評價,如何突破局限性,需要在教研上下功夫,在線上課堂上增效益。
線上教研可以展開系列研討:“在線教學的技術應用”“在線教學激趣策略”“在線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等,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集體研究、備課,引發(fā)教師間的智慧碰撞,挖潛創(chuàng)新舉措,整體提升教研水平,并落實在線上教學中。
為迎接線上教學新挑戰(zhàn),突破藝術課堂直播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難點,藝術組教師一起研讀美育相關文件,明確了課堂上要以“實踐活動的設計”為主,所有知識、技能、方法都要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藝術活動獲得。為此,老師們發(fā)動團隊的力量,共同研究直播課堂的軟件,不斷開發(fā)新功能。比如騰訊會議里的“互動批注、聊天區(qū)數(shù)字表意、自主投票”等功能,應用于課堂的互動與反饋中。線上課堂在技術的應用中活躍起來了,實現(xiàn)了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模式,連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討論、展示中來,自主實踐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
領悟美育真諦,藝術涵養(yǎng)也怡情
藝術課堂的靈動源于學習和實踐。藝術教師扎根課堂,將理論融于實踐。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特定的媒介、語言、形式和記憶等塑造藝術形象,反映自然、社會及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學習,藝術教師認識到藝術課堂不僅要注重藝術實踐活動的設計,更應該豐富實踐活動內容,通過各種調動學生思維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樂于參與的積極性,不斷生成思維碰撞的創(chuàng)造靈感,讓藝術課堂更加靈動起來。
于是音樂組與美術組的教師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能力為主題展開了跨學科教研,音樂老師講清授課內容與意圖,美術老師領會后,研究如何啟發(fā)學生因地制宜制作“打擊樂器”,進行在線展示。
藝術課堂就呈現(xiàn)出這樣情景:跟隨著激情的歌曲,學生們揮舞著自制的打擊樂器,邊唱邊奏的激動場面;學生拿著自制的打擊樂器與同學隔空合奏的溫馨場景;學生邊演奏自制的打擊樂器,邊自信滿滿地講解著自己設計的理由的可愛畫面……線上的藝術課堂跨越了學科壁壘,突出了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培養(yǎng)了藝術情趣,促進了審美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們在藝術課堂同時體驗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家校溝通線上連,攜手共育動真情
家長在線看到學生實實在在的獲得,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藝術熏陶帶給孩子的成長,不僅感謝老師的付出,同時也融洽了家校關系。甚至家長也參與到藝術體驗中來。
如:花家地實驗小學張晶晶老師執(zhí)教的二年級欣賞課《鴨子拌嘴》,在表現(xiàn)兩只小鴨子互相吵嘴的情景時,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敲起了家中的鍋碗瓢盆,好不熱鬧,坐在一旁的家長也按捺不住參與的愿望,和孩子一起敲擊盆、碗,演繹起“鴨子拌嘴”的場景,共同體驗這一藝術形式帶來的新鮮感與愉悅感,同時也拉近了親子關系。
就這樣,精彩的線上課堂,無論是音樂還是美術教學成果,總是能從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中感受到他們驚人的學習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線展示的成果,令藝術老師們驚嘆不已,有的老師深情地說道:“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我們始終與孩子在一起。在音樂這場‘視、聽’盛宴中,還有什么比孩子們快樂的笑臉、積極的態(tài)度、自信的表達、投入的歌唱更重要的呢!”
“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切實發(fā)揮對學校育人主陣地的作用。因此“減”是為了“增”;“減”的是學生作業(yè)負擔,“增”的是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實效。
線上藝術課程的探索,正是在準確把握“雙減”政策與藝術教育真諦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自然美與人格美追求的有益探索,用藝術美滋養(yǎng)生命活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盛海燕 北京市朝陽區(qū)花家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