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趙光菊)9月7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北京社科”智庫2022系列皮書、集刊、論叢成果發(fā)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舉辦。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際,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社科規(guī)劃辦主任張淼,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及班子成員等出席會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魯亞主持會議。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北京市委黨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的11位專家作為點評專家出席會議。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北京市委研究室、市經信局、市社科聯、市市民服務中心、北京日報社、前線雜志社、美團總部等單位領導、專家以及“北京社科”2022系列成果編委會成員線上線下參加會議。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際視頻致辭
張際在致辭中指出,“北京社科”智庫以皮書、集刊、論叢等智庫成果深入貫徹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獻禮黨的二十大,體現了首都新型高端智庫單位的主動擔當作為。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不斷加強黨對智庫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夯實學科學術基礎,不斷強化體制機制建設,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關系首都發(fā)展的重大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勇擔歷史重任,發(fā)揚崇尚科學、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積極作為,為推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社科規(guī)劃辦主任張淼致辭
張淼在致辭中表示,“北京社科”智庫系列皮書、集刊、論叢成果在推動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服務市委市政府起到重要作用。未來要進一步聚焦新時代首都發(fā)展,加強選題策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現智庫價值;組建跨學科專業(yè)化研究團隊,擦亮皮書品牌;加強實證研究和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打造精品力作;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推動成果轉化。首都社科界將進一步深化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務實合作,把藍皮書作為高質量建設首都新型智庫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出更多高質量皮書類智庫成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利民致辭
王利民在致辭中指出,目前地方類皮書每年出版數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全社皮書出版數的三分之一強,不僅有效服務地方政府決策,更在國家層面作出特有的理論貢獻,為“中國道路”的探索和地方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撐。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我們應站在國家以及全球格局的高度審視地方性、區(qū)域性問題,并通過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不斷推動地方發(fā)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謝輝致辭
謝輝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深入學習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在學術研究、智庫建設、創(chuàng)新理論闡釋等方面主動作為,積極為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作貢獻。藍皮書、集刊、論叢是社科研究成果的高度集成和重要表現形式,不僅生動記錄了首都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和時代經緯,還是“北京社科”智庫這10年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縮影,更是服務國家和首都發(fā)展的重要精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將持續(xù)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闡釋宣傳上取得新進展,在繁榮首都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上展現新作為,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在服務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上貢獻新力量,為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北京社科”智庫2022系列皮書、集刊、論叢成果發(fā)布暨學術研討會現場
會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共發(fā)布17項2022年度系列皮書、集刊、論叢成果。其中,《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報告(2021-2022)》《中國社區(qū)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經濟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文化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社會治理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公共服務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社會發(fā)展報告(2021-2022)》《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發(fā)展報告(2021-2022)》8本藍皮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北京史學》2本集刊和《市情研究》論叢等主編代表研創(chuàng)團隊具體介紹了成果的總體情況和主要亮點。
各位點評專家給予發(fā)布成果高度肯定,一致認為,“北京社科”智庫2022系列皮書、集刊、論叢成果緊跟時代步伐,緊貼首都實際,緊密圍繞新時代首都發(fā)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系統研究,不僅是首都“十四五”高質量開局起步的成就展現,也為加強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更高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重要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