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錢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從整合故事資源、豐富講述形式兩個層面來闡釋。
講什么?要整合故事資源
首先,要展現(xiàn)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中國故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黨的故事大多形成于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同一信念引領下、同一追求驅(qū)動下始終不渝進行奮斗和探索的過程。要選取富有代表性的事例,講述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以及新時代所進行的艱苦奮斗,展現(xiàn)我們黨踔厲前行、篤行不怠的探索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黨中央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作出重大戰(zhàn)略部署,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zhàn),以奮發(fā)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在這一過程中,蘊藏著豐富的可歌可泣、啟人思考、催人奮進的故事。要凝練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故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黨自我提升發(fā)展的故事,向世界人民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其次,要講好催人奮進的精神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精神故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以及新時代的精神故事有很多。比如,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他們都體現(xiàn)著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又如,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充滿著無私與奉獻。再如,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凝結著開拓進取的決心與毅力。要通過故事中鮮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跡、偉大的精神,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真實風貌。
如何講?要豐富講述形式
我們要運用各學科最新研究成果,打造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論。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邏輯與情感兼具,提升中國故事的說服力。這就要翻越“文化鴻溝”、打破“文化壁壘”。怎樣才能翻越“文化鴻溝”呢?我們要在堅持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前提下,照顧外國人的敘事方式和思維習慣,使得我們講述的中國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能清晰講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從而翻越“文化鴻溝”。怎樣才能打破“文化壁壘”呢?中國故事唯有邏輯通達,才能動人心弦。所以,要注重對中國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邏輯進行有效挖掘和準確表達,以深刻的哲理和內(nèi)在的邏輯,打破“文化壁壘”。講述有邏輯、有情感、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才能拉近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人民之間的距離,增強情感認同。
其次,既要“展宏觀”更要“示細節(jié)”,提高中國故事的感染力。講中國故事時,在展現(xiàn)“大場面”之外,應該更多聚焦個性的臉孔,提高對細節(jié)的關注,增強對個體的尊重。要講好接地氣的故事,如《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面向世界人民生動展現(xiàn)中國的美事、美景和美食,中國的人美、心美、情也美。
最后,既要“講事實”更要“求方法”,提升中國故事的傳播力。中國建設發(fā)展的事實,是維護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的底氣。傳播中國故事,要說實話、講事實,還要講究方法技巧。我們翻越“文化鴻溝”、打破“文化壁壘”去講述中國故事,要學會換位思考,才會有好的傳播效果。但換位思考并不意味著失去自己,要把中國故事講出精彩,要求必須有內(nèi)在的、自己的、獨到的東西。比如近些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戰(zhàn)狼》等大片,就“很中國”。我們要通過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講述中國人關于親情、家國、英雄等的經(jīng)典故事,展示中國人的世界觀、思維方式、行為邏輯和生存哲學,體現(xiàn)中國人的親情觀念、英雄情懷、奉獻精神和故土情結,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
總之,我們要在整合故事資源、豐富講述形式兩個層面著手,下大力氣,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國文化、中國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