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人關系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痘茨献印芬粫^承了先秦諸子尤其是老莊的道論思想,并試圖將社會政治活動中的人事與自然運動變化規(guī)律中的天道相結合,強調(diào)“天人同構”“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將天和人的關系納入到一個新的范疇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對于認識漢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文化心理,以及為當下人們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淮南子》 “天人同構” “天人感應” “天人合一” 【中圖分類號】B234.4 【文獻標識碼】A
《淮南子》一書主張按照“天道”行事,強調(diào)“天人同構”“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痘茨献印分械奶烊岁P系論,體現(xiàn)出中國先哲對天道、人道的思考,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淮南子》中的“天人同構”思想
“天人同構”是天人關系論的基礎性問題?!痘茨献印氛J為,人的“形”和“神”都是由“氣”構成,“煩氣為蟲,精氣為人”。天的起源同樣來自于“氣”,“氣有漢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就此而言,天和人是屬于同一類的,“孔竅肢體,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jié);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jié)”,天與人在諸多方面具有同構性。
《淮南子》中的“天人同構”思想,受到先秦道家宇宙論和《黃帝內(nèi)經(jīng)》“天人同構”思想的影響。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最初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作為萬物之一,與天一樣,皆由道而生。在莊子眼中,人出自“氣”,“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天亦然,“天下通一氣耳”?!饵S帝內(nèi)經(jīng)》將人與天完全對應起來,以天之日月比附人之雙目,以天之風雨比附人之喜怒,以天之雷電比附人之聲音,以天之四時比附人之四肢,等等?!痘茨献印肺詹⒇S富了前人的這一思想,將天、人、陰陽、四時、五行等對象從時間相應、空間相應、物質(zhì)相應三方面對應起來,形成了“天人同構”思想。
《淮南子》中的“天人同構”思想,為醫(yī)學和養(yǎng)生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淮南子》一書的理論體系中,天和人都是由“氣”而生,人可以通過觀察天的結構,效法“氣”的運行達到休養(yǎng)生息的目的。人通過自身的修煉,可以回歸先天之“氣”,從而達到人與天渾然一體的境界。
“天人同構”思想還可以運用到日常養(yǎng)生活動當中。既然人的結構律動與天的結構律動相統(tǒng)一,具有一致性,那么,人就可以通過調(diào)和陰陽之氣,做到與四時相適應,“中之得,則五藏寧,思慮平;筋力勁強,耳目聰明”,從而達到身體與自然相和諧的狀態(tài),進而遠離疾病、保持健康?!痘茨献印分幸?ldquo;養(yǎng)生”作為例子,告誡人們要做到“靜漠恬澹”“和愉虛無”“外不滑內(nèi)”“性不動和”,從而使得“血脈無郁滯,五藏無蔚氣”,保持身體氣血舒暢,達到良好的養(yǎng)生效果。
《淮南子》中的“天人感應”思想
“天人感應”思想是天人關系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天人關系論的神學形式。《淮南子》中“高宗諒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內(nèi)寂然無聲;一言聲然,大動天下”的記載,正是“天人感應”思想的突出表現(xiàn)形式。
《淮南子》中的“天人感應”借助了“氣”的媒介形式。一般而言,“天人感應”主要存在兩種途徑。一種是天與人直接發(fā)生關系,具有濃郁神秘色彩的天牢牢支配和控制著人們的日常行為。比如,孟子所言“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反映的就是這種途徑。另一種是天與人發(fā)生感應關系,這需要借助某種媒介形式才能得以實現(xiàn)。由先秦時期的天象觀逐漸演變成的氣論思想,漸漸扮演起這一角色。《淮南子》認為萬物皆由“氣”而生,天與人是相通的,因而存在著相互感應的關系。具體而言,人上承天之精神,地之形骸,懷天心而抱地氣,“月盛衰于上,則蠃蛖應于下,同氣相動,不可以為遠”。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以“氣”為媒介的“天人感應”形式,屬于自然論的思想,而非神學目的感應論。
《淮南子》中的“天人感應”思想吸收了儒道的“精誠”思想,認為人的專精至誠,可以產(chǎn)生一種充滿偉大精神的生命能量。人的這種生命能量,本身就是宇宙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可以達到“天人感應”的實際效果?!痘茨献印分刑岬降?ldquo;抱質(zhì)效誠,感動天地,神諭方外”,正是“精誠”思想與“天人感應”思想相結合的體現(xiàn)?!痘茨献印愤€認為,“精誠”可以帶來平安、吉祥、好運,“故精誠感于內(nèi),形氣動于天,則景星見,黃龍下,祥鳳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滿溢,海不溶波”;反之,則會帶來懲戒、危害、厄運,“上天之誅也”。這是由于“委務積神,上通九天,激厲至精”,天與人之間存在著感應聯(lián)系,對后世人們積德成仙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淮南子》提出“天人感應”思想的目的是為當時的社會政治提供合理的運行規(guī)則?!痘茨献印氛J為:“制度: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guī),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在日常活動中,人們以天道為法則,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運行模式。在《淮南子》一書的理論體系中,春夏秋冬四季對應著不同的分位,君主要對應施行不同的政令。于是,“天人感應”思想為規(guī)范施政者的決策部署提供了充分的合理性,“春治以規(guī),秋治以矩,冬治以權,夏治以衡,是故燥濕寒暑以節(jié)至,甘雨膏露以時降”。施政者一旦不按照相應的規(guī)則來制定政令,則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的天象和危險的災情,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正常運轉。對此,《淮南子》認為:“春行夏令,泄;行秋令,水;行冬令,肅。夏行春令,風;行秋令,蕪;行冬令,格。秋行夏令,華;行春令,榮;行冬令,耗。冬行春令,泄;行夏令,旱;行秋令,霧。”統(tǒng)治者需要依天道治國理政,如此才能感化萬民,促使天下和諧。
《淮南子》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淮南子》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涉及合性、合德兩大方面?!墩f文解字》釋“性”為人之陽氣。陽氣,與陰氣相對應,一升一降,故性又可解釋為升的含義。德,《說文解字》釋為“升”意。故性、德兩字,就其本義而言,皆有升的含義。那么,性與德升至何處呢?《淮南子》回答,性、德升至道和天,“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同時,《淮南子》指出,道和天同源,性和德亦相通,“是故清靜者德之至也”,“清靜恬愉,人之性也”?!痘茨献印分?ldquo;天人合一”思想體現(xiàn)出的合性與合德,將道家的自然之義和儒家的仁義之義有機結合起來。從合性中談“天人合一”,《淮南子》指出:“夫全性保真,不虧其身,遭急迫難,精通于天。”從合德中談“天人合一”,《淮南子》認為:“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獻其智,遠者懷其德;拱揖指麾,而四海賓服;春秋冬夏,皆獻其貢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此五帝之所以迎天德也。”這無疑將道家自然無為的合性與儒家“仁義禮智”的合德統(tǒng)一起來,賦予了新的詮釋和內(nèi)涵。
《淮南子》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探討了人生的境界問題?!痘茨献印氛J為,人一旦進入了“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就可以擁抱自由的人生,甚至獲得超越生命的感悟。“是故無所甚疏,而無所甚親;抱德煬和,以順于天;與道為際,與德為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魂魄處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無變于己,故曰至神”,這種出神入化的意境,使得人們對自我、對生命、對宇宙有著全新的理解與感觸。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淮南子》認為,關鍵在于自身的修煉,“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則萬物備矣”。換而言之,人要超越世俗、返璞歸真、回歸天性,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痘茨献印吠ㄟ^舉例,展現(xiàn)出一個令人向往的逍遙的人生境界,“浩浩蕩蕩乎,機械知巧,弗載于心。是故死生亦大矣,而不為變。雖天地覆育,亦不與之抮抱矣”,鼓勵人們通過自身修煉超越自我,達到逍遙自由的天人境界。
《淮南子》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探討了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淮南子》認為,明白人生短暫,要在短暫的一生時間內(nèi)努力實現(xiàn)自身的天命。在實現(xiàn)天命的過程中,面對外界的干擾,做到不迷失方向、不喪失斗志,坦然處之、安然接受?!痘茨献印氛J為:“故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憂。”人要體知天道、天命,才能在世俗世界里不迷失自我,才能最終超越自我。那么,具體而言如何操作呢?首先,需要學會安心。“故心者身之本也”,需要把心這一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守住,內(nèi)心安定,人生才會有好的歸屬。《淮南子》以子夏“心戰(zhàn)而臞,得道而肥”的事例告誡人們安心的重要性。安心才能安身,“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其次,是立命,不僅需要立個人之命,更需要立蒼生之命?!痘茨献印窂娬{(diào):“性命之情,處其所安也。”立命,要求在困境中,堅守個人理想和信念,不隨波逐流,要泰然處之。同時不去糾纏于無法把握的虛無縹緲的事物,不做人力無法控制的事情。這種安身立命,順應了天道和人道,又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展現(xiàn)出一種充滿精神力量的價值觀念。
《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與當代人文精神的構建
《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凸顯出人類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痘茨献印氛J為宇宙萬物并不是由冷冰冰的物質(zhì)構成,而是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內(nèi)涵。天雖然“高不可際,深不可測”,但天有天道,講究德性,“無為言之,而通乎德”。人道與天道相連相通,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人們需要學會以“道”的視野審視人生,找尋人世間的真善美,摒棄自身的私欲和貪婪,“夫道者,無私就也,無私去也”,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才能融洽共生,人生才能更加幸福美滿,世界才能更加美好?!痘茨献印返倪@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和態(tài)度,為當下人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導向,為人們的人文精神點亮了理想之燈。
《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呈現(xiàn)出重人貴生重義的價值取向。人是萬物之靈長,《淮南子》強調(diào)“蚑行喙息,莫貴于人”,把人置于天地之中心地位,肯定了人的價值。不僅如此,《淮南子》還認為,人的身體比許多東西重要千萬倍,提出了“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則小”的思想,強調(diào)“身貴于天下也”。生命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人們在面對諸多身外之物的誘惑時,應該如何取舍呢?《淮南子》承認了“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但又指出,“欲一言而寤時,則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則賤物而貴身;欲參言而究,則外物而反情”,突出強調(diào)了回歸本真、保持天性的重要性?!痘茨献印吩趶娬{(diào)重人貴生的同時,也不忘對義的闡述,指出“身之重也,比之義則輕,義所全也”,要求人們破除私心,追求人間大義。
《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十分關注人的精神世界?!痘茨献印氛J為人不同于物,精神世界才是生命的主體?!痘茨献印分鲝埲藗円?ldquo;抱素反真”“全性保真”“塊然保真”, 敬畏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保持心性的安靜淡然、寧靜從容,遵循內(nèi)心的聲音,遠離塵世的喧囂,遵循“道”的要求,按照天道行事。對此,《淮南子》指出,“是故天下之事不可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萬物之變,不可究也,秉其要歸之趣”,人道像天道一樣,無為而無不為。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在物質(zhì)豐富的同時,人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真諦。因而,《淮南子》中的天人關系論對人精神世界的關注,特別是主張淡泊名利、回歸生命本真的價值理念,值得人們深思和感悟。
(作者為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西漢]劉安著、陳廣忠譯注:《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責編/謝帥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nèi)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