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廣(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歷史研究院編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哲學高度提出大歷史觀,以之為新時代認識、借鑒和把握歷史的科學觀念,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指導意義。大歷史觀這一標識性概念的生成,深深扎根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沃土、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厚土、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熱土,其來有自,淵源深厚。深刻認識和把握大歷史觀的生成邏輯,有益于更加牢固樹立大歷史觀,從宏闊的歷史視野中汲取開創(chuàng)未來的經驗智慧。
第一,大歷史觀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大歷史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既堅持了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又根據時代特點和實踐變革賦予唯物史觀嶄新的時代內涵。
唯物史觀作為“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強調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探究歷史,為人們認識歷史本質、揭示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觀是大歷史觀的理論底色,大歷史觀是唯物史觀的時代發(fā)展。面對巨大的歷史變遷和劇烈的時代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如何正確看待這場大變局,如何有效應對時代之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出因應的戰(zhàn)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只有樹立大歷史觀,以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才能做到不被浮云遮眼、不被亂花迷眼。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黨史作如是觀,而且將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都置于大歷史觀的宏大視野中,將其作為一個充滿生動聯系的整體,從發(fā)展規(guī)律、內在機理的深度進行系統認識和深入思考,展現出吞吐今古、縱橫捭闔的理論氣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這是歷史自身的發(fā)展邏輯,也是運用大歷史觀考察歷史得出的科學結論。
第二,大歷史觀具有堅實的歷史依托。大歷史觀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將中華民族述史、學史、用史的經驗智慧提升到了新的時代高度。
“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中國史學早在殷商時期即已肇其源,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世界上很多民族、國家都有豐富的史料和歷史著作,也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史學觀點和思想。但比較而言,中華民族對歷史的記述和對史料的保存,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就說過:“中國于各種學問中,惟史學為最發(fā)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為最發(fā)達。”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恢宏厚重的歷史記憶,串聯和延續(xù)著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厚重步伐,也給今人留下無數啟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tài)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中國史學素有經世濟民、心懷天下的優(yōu)良傳統,史學研究之所以能經世致用,就在于歷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寶貴經驗、親仁善鄰的卓越智慧、走向未來的重要啟示。習近平總書記秉持歷史的大視野,以宏大的氣魄縱覽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史,既從歷史長河中汲取有益于時代的經驗智慧,又根據新時代新要求為傳統歷史觀賦予嶄新的價值內核?;诖髿v史觀的宏闊視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胸懷千秋史,放目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tài)繼續(xù)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大歷史觀既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厚土,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綻放出絢爛的時代之花。
第三,大歷史觀具有鮮活的實踐依據。大歷史觀是時代實踐的產物,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所展開的偉大歷史實踐的理論總結和思想升華,具有雄厚的現實根基。
知古可以鑒今,察往可以知來。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汲取歷史教訓,獲得歷史智慧,才能開創(chuàng)歷史偉業(y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一系列重要工作都要求放在大歷史觀的宏大框架內予以看待、謀劃和推動。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國發(fā)展大歷史中去看”。在“三農”問題上,他強調,“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對于繁榮發(fā)展新時代的文藝工作,他指出,“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大歷史凝練大智慧,新理論引領新發(fā)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凡的歷史眼光審視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走向現代化的路徑和成敗得失,在風高浪急、亂云飛渡中穩(wěn)穩(wěn)掌控中國號巨輪發(fā)展之舵,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書寫了中華民族文明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新的燦爛篇章。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震古爍今、彪炳史冊,既為大歷史觀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又以新的宏偉實踐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大歷史觀的理論內涵。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19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