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業(yè)在用人,事業(yè)興衰在干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推動干部敢為善為既是干部隊伍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圍繞影響干部敢為善為的“中梗阻”,找準病灶,對癥下藥,持續(xù)釋放激勵干部敢為善為動能。
“敢為不敢為”前提是思想“想不想”。有些干部害怕“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因此,要把激發(fā)精神動力、增強內在自覺作為激勵干部擔當?shù)?ldquo;藥方”。敢為強調的是態(tài)度,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是一種豁得出去、敢闖敢干的優(yōu)秀品質。做事總有風險,正因為有風險,才需要擔當,要進一步優(yōu)化強激勵、促擔當?shù)闹贫拳h(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充分激發(fā)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干部自身也要自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錘煉擔當作為的鐵肩膀、硬骨頭,主動走出舒適區(qū),敢到吃勁崗位上啃最硬的骨頭,敢到急難險重地接“最燙山芋”,以“最燃”的狀態(tài)履職盡責。
“善為不善為”背后是能力“行不行”。針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等問題,要按照“教育培訓、實踐提升、導向引領”的方向,把錘煉干部與時俱進、善做善為的高強本領作為破解之舉。夯實“善為”基礎,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實效性,針對能力“短板”,缺什么補什么,幫助干部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實際工作的業(yè)務技能和實戰(zhàn)本領。健全“善為”制度,既要因才、量才而用,防止人崗不適,又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廣大干部深入實際,在改革攻堅和轉型升級的一線崗位砥礪品質、提高本領。營造“善為”的環(huán)境,注重從考核管理入手,優(yōu)“進”劣“退”,逐步形成“善為”者上、“不善為”者下的導向。
干部為事業(yè)擔當是前提,組織為干部擔當是保證,為干部撐腰鼓勁、容錯糾錯,是推動干部敢為善為的重要支撐。要以正確的考核導向、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導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重要標準,讓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jiān)督,落實“三個區(qū)分開來”。要做敢為善為干部的“靠山”,細化關心關愛干部的政策措施,對于敢于沖鋒陷陣的干部,不僅要為其加油吶喊、吹“沖鋒號”,更要為他們配好“防護甲”,讓敢擔當、善作為、勇爭先蔚然成風。(作者:吳昌政)